第638章:終到源頭(1 / 1)

特種兵王在校園 睡神 1124 字 1個月前

林牧講到這裡,江思甜又說道。 “‘田氏篡齊’和‘假道伐虢’這兩個詞我知道,假道伐虢說得是晉獻公借道東虢國去伐虞國,回來時一並連東虢國也給吞並了。 對了,我記得《三十六計》中也有這個詞? 至於‘田氏篡齊’的典故我就不太清楚了。” “嗯,第二十四計就是假道伐虢,今天暫且不提這些,關於‘田氏篡齊’和‘假道伐虢’這兩個事件的典故與野史將來有機會再說吧。”林牧回答。 江思甜點了點頭,說道。 “好,那你接著說。” 林牧繼續說道。 “周武王姬發克殷(殷為商朝)後,定都‘鎬京’,並在洛邑定‘九鼎’修第二首都,鎬京是曆史上最早稱為“京”的城市,也是華夏最早期的城市,作為西周首都沿用近三百年。 在此,三年後周武王駕崩,幼子周成王‘姬誦’在武王的弟弟‘周公旦’的輔佐下繼位,後又經周康王,周王朝迅速強大起來。 這期間大約經曆了40年之久,所有史家稱之為“成康之際,天下安寧,刑措四十餘年不用”。 直到傳至周穆王時,周王朝的國力達到整個西周的巔峰。 周穆王名‘姬滿’,一生喜好東征西討,遊離四方,其中《山海經》所載周穆王在昆侖瑤池見到‘西王母’的事流傳最廣。 提到周穆王,還有一個需要提到的人,那就是他的飼馬官,也就是司機——造父。 傳說造父駕車可以日行千裡,因幫助周穆王及時解決了徐國徐偃王造反的危機,後被封在趙城。 造父的是‘飛廉’的第四世孫,如果飛廉你不太清楚的話,他兒子‘惡來’肯定聽過的吧,就是曹操誇讚典韋的話‘古之惡來’的本尊。 這父子倆都是在商朝時效力的,後來武王克殷後,後代歸順於周王朝。 再追本溯源的話,造父的祖先叫‘大費’,是輔佐大禹治水的重要功臣,大費在‘舜’時期的時候被賜了姓氏,為——嬴。” 聽到這,江思甜不免驚訝地說了一句。 “啊,嬴?那不是秦始皇‘嬴政’的姓氏麼?” “對,就是這個了,造父被封在趙城後,他那一族就成為趙氏,為後來的趙國始祖,幾十年後,造父的侄孫‘非子’又因功封於秦,那便是秦國的始祖了。”林牧回答。 江思甜聽到,著實驚歎了一會兒,默然說道。 “聽你這麼一說,史上好多人都聯係在了一起,曆史還真是挺有意思。” “那是當然,李世民和魏征就曾說過:‘以銅為鑒,可以正衣冠;以人為鑒,可以明得失;以史為鑒,可以知興替’的。 曆史,本就是一麵鏡子,自古以來很多事並不是‘無獨’的,而是‘有偶’。” “你繼續說,繼續。”江思甜聽上了癮。 林牧有喝了幾口水,接著說道。 “周穆王,在東征西討時,其中征伐了西麵的兩個國家,一個是‘西戎’,一個名叫‘犬戎’,並且是大獲全勝。 曆史上,對於周穆王征討這兩個國家的說法眾說紛紜,我在聽父親談及這些事,他說過其中一個原因,那就是當年‘古公亶父’被迫離開原屬地就是因為這兩個戎族人的侵擾所致。 所以到了穆王時期,周朝國力最為強盛的時候,作為古公亶父的後人周穆王,為雪先人之仇 先人之仇,才征伐的這兩個國家。 不過,也是正是因此,為後世留下的無窮的遺患。 俗話說‘天下之事,分合交替,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’,王朝興衰也同樣合乎這個道理。 由於周穆王喜好東征西討,甚至到了窮兵黷武的地步,致使周王朝國力到達頂峰後開始迅速下落。傳至周厲王‘姬胡’的時候,實行“專利”政策,導致名不聊生,終於爆發‘國人暴動’,史上又稱‘厲王奔彘(zhi)’,意思就是說周厲王被人民趕走,逃到‘彘’那個地方,彘也就是現今山西霍州市,後來也死在了 那裡。 再後來,周宣王‘姬靜’繼位,雖然有過短暫的“宣王中興”的過程,但終究還是沒有阻止西周王朝的覆滅。 等傳到他兒子周幽王,對,就是那個為博褒姒一笑而‘烽火戲諸侯’傻缺哥們,被‘申候’串通西戎、犬戎兩族所滅,這也是公元前771年的事情了。 之前咱們經過滎陽時所說的鄭國開國國君——鄭桓公,便也同他的兄弟周幽王一起死在了這次叛亂中。 公元前770年,周幽王之子周平王‘姬宜臼(jiu)’遷都周武王時期所建的洛邑,史稱‘平王東遷’,由此——東周開始。 因孔夫子作《春秋》,這就是東周‘春秋’時期的開始。” 講到這裡,江思甜雖然感歎林牧的博學,但也開始納悶起來。 因為林牧幾乎把整個東周的興衰史都給講儘了,卻始終還沒說到她母親的身世,而且這都是將近快三千年的曆史,又怎麼會與現代人有關係?於是不禁問道。 “你講這些跟……”江思甜欲言又止。 林牧知道江思甜想問什麼,說道。 “我知道你問什麼,那我先問你,我說了這麼多,你覺得始終貫穿這段曆史的重要事件是哪些?” 被林牧這麼一反問,江思甜陷入思考,突然,她像是想到什麼,驚歎說道。 “是那些戎族吧,西戎和犬戎。” 林牧一笑,暗歎江思甜的洞察力,說道。 “答對了。” “那你的意思是……”雖然稍微有了一點線索,但江思甜依然不知道這其中的關聯在哪裡。 看到江思甜疑惑不解的樣子,林牧繼續說道。 “在周朝時期,中原地區的民族已經開始自稱華夏,而把華夏周圍四方的那些少數名族,分彆稱為: ——東夷、南蠻、西戎、北狄。 以此區彆華夏,當然,以上周邊民族早在炎帝黃帝時期就存在了。 之前我所提到滅了西周‘西戎’隻是廣義‘西戎’等少數民族中的某些部族而已。 暫且不提東夷、南蠻,先說西戎與北狄,這兩個地方當時分彆在華夏地域的西北方向。 《山海經?大荒西經》記載:‘有北狄之國,黃帝之孫曰始均,始均生北狄。’ 而西戎泛指華夏西部的羌氏部落,同樣是炎黃子孫。 曆史上,戎與狄常常混稱。而且都與炎黃集團有相當深的淵源關係。 也就是說,在整個曆史的變遷之中,戎與狄是相互轉變的,近西則為戎,近北則為狄。 那麼,關鍵問題來了,北狄其中一個氏族部落在商代的時候,被稱為‘鮮虞’。 鮮虞族還有一個很特彆的名稱,那便是:——鬼方!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